top of page

A
Better Tomorrow

Gallery

Künstlerhaus Bethanien

Year

2022

Location

柏林, 德國

Material

6聲道聲音裝置, 60'00 循環播放, 共 5 章節, 每節 12'00''。以穆斯林宣禮拜開啟每一節篇章。木作、水泥水桶、印花帆布、燈光、水性顏料、移工夢想文字。

00:00 / 12:00

此檔展覽,來自過去持續一段時間的創作計畫「無人劇場-午後的椰子樹下」的第一次發表。

你會如何看待現在這個空間、這個風景,還有這個地方仍存在對你的影響力?」在看似相同的文化中探索差異、在陌生的文化中尋找認同感,一直是太認真的作品想傳達的訊息。

來自臺灣的雙人創作藝術團體,太認真作品常見於空間裝置、雕塑結合聲音或氣味的形式。興許是臺灣身處在特殊的國族情境底下,有著多樣與差異的歷史記憶與身份認同,讓太認真對於遷移或逝去的城市足跡感到高度好奇。懷抱著對歷史檔案不夠歇斯底里、太認真的態度,在他們的作品中尋找因語言、文化或政治因素所產生的疏離感,重構城市空間縫隙或邊界的「過渡」場景。

在展覽「A Better Tomorrow」中的現地裝置,將曾在臺灣南部與一群自稱 Taiwan ABK 的印尼漁工群體相處,參與各種移工相關展演活動的聲音採集下來。之所以關注這樣特定的社會群體,是他們對於——自開放引進東南亞移工三十多年後的台灣——社會結構變遷的觀察。其中特別聚焦以海與島為分界的空間。海洋成為資源,亦成為權力分配、爭奪的場域。對印尼漁工群體來說,臨海的岸邊是異鄉,也是臨時的居所。這種過渡空間裡的異國風景,總是強烈吸引著太認真,挖掘其中文化展演的複雜性。 他們從非常個人的視角去收錄身邊漁工群體的人聲、哼唱、日常與環境音。之後再重新編排聲音腳本,運用音景上演一齣無人演出的劇本。將他們與社群的際遇濃縮成音軌後,探討視覺與聲音的可塑性,縱使這不是他們所熟悉的語言。因此他們也形同展場裡的每個過客(觀者),在全新的音景中想像不同的敘事。更好的明天會是什麼樣子?那樣的明天又是否存在?在作品裡,甚至可以被置換成任何文化,其都可能存在同樣的提問。 除了複雜的聲音在空間中此起彼落,在視覺呈現上,太認真將整個空間搭滿由二手木料建造而成像是一處小村落,裡面有各種影像輸出的帆布,像補丁一樣拼貼,錯落在棚架結構中。遠處,畫廊空間的盡頭,一扇半開的門牆,傳來陣陣穆斯林的宣禮拜。對他們來說,正在展示的是一種文化在城市縫隙生存的「過渡」與「隔離」。 「一張印有南洋椰樹風景的帆布,是移工同鄉會的旗幟。它象徵著一個介於理想與現實的界限,一個異國情調與未知境地的邊界。而另一張印有Lucky Catch字樣的紅白夾娃娃機帆布,則是漁工生活娛樂的風景。像是一個劇場的佈景,展示了人生舞台上的選擇與際遇,它象徵著幕前與幕後的未知人生。」

Working Hard: ‘A Better Tomorrow’, Künstlerhaus Bethanien, Berlin, Germany, 2022
Working Hard: ‘A Better Tomorrow’, Künstlerhaus Bethanien, Berlin, Germany, 2022
Working Hard: ‘A Better Tomorrow’, Künstlerhaus Bethanien, Berlin, Germany, 2022
Working Hard: ‘A Better Tomorrow’, Künstlerhaus Bethanien, Berlin, Germany, 2022
Working Hard: ‘A Better Tomorrow’, Künstlerhaus Bethanien, Berlin, Germany, 2022

Photo © David Brandt for Künstlerhaus Bethanien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