檔案─上山下鄉
Archive -- The Up to the Mountains and Down to the Countryside Movement
2017 International OPEN&FUN Art Village, Shanghai, China.
早在上世紀50年代起,一批又一批知青來到崇明拓荒開墾,逐漸形成一個個的農場,而位於北沿中部,同時也是離仙橋村最近的一座農場─「前進農場」,便是當年知青下鄉插隊的地方,沿著北沿公路一帶,仍可見「屏東一隊」、「屏東二隊」等生產線,持續運作中,緊鄰著農場附近,有著數個知青宿舍社區。
相隔數十年之久,知青離開農村後,老舊的宿舍社區,有的在我們駐村其間已陸續拆除,而尚未翻建重整規劃的區域,現今多半都成了危樓與空屋。在我們有限能力範圍內能找到,位在藝術村不遠處的舊宿舍社區,僅剩下零星兩三戶人家,住在裡面的多半是外地移工,對比當時知青插隊生活八個一戶,眾人上食堂吃飯的景象,顯得格外不同。
作品透過大量拍攝、影印、複寫、再拼貼,紀錄眼前見證歷史足跡的風景。那段建設新農村的過往已逝,僅能透過「檔案」追憶知青歷史。站在同一片土地上,當我們正為那一棟棟應證了「歷史足跡」與「文化價值」的舊址,即將被拆除而感到惋惜的同時,現今還住在宿舍舊址的居民,一句:「破爛的房子有什麼好拍的」,對比出「廢墟美學」與真實日常的相對性。
與正本相符─高麗菜.花菜.花椰菜
Certified Copy -- Cabbage
2017 International OPEN&FUN Art Village, Shanghai, China.
這些透明殼膜是透過單一顆農作植物—高麗菜,以雕塑複製的手法所建構而成,並呈現出數個持續遞減的透明檔案,測量該植物的量塊體表現。利用高麗菜的生長特性─葉子與葉子之間緊緊貼合,交互生長─進行多次殼膜包覆,每剝去一層葉子便包覆一次,直到露出完整的莖部。
崇明當地稱「高麗菜」為「花菜」,而「花菜」一名詞在臺灣,則指的是「花椰菜」,然「花椰菜」一名詞對崇明人來說,則是「西蘭花」。高麗菜為花菜,花菜為花椰菜,花椰菜為西蘭花。在語言上,我們賦予「物」相對應的名稱,用來方便溝通,但在隻身不同的時空之後,那些特定的名詞已不再是原本所指涉的內容。實際上,「物」是不變的,但「認知」卻是流變的。語言乘載了我們所賦予的指稱內容,而「物」的存有卻也在這一連串的測量與建檔中,揭示出其意義無可避免的相對性與差異性。
與正本相符─蔬果收藏
Certified Copy -- Collection
2017 International OPEN&FUN Art Village, Shanghai, China.
取樣自駐村大棚農場的蔬菜瓜果,以雕塑複製的方式進行檔案化,每個透明殼膜的形體特徵,看起來都像指涉著「某種」蔬菜瓜果。同時,透過這件作品,與大棚現場真實的蔬菜瓜果作為一種充滿想像的參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