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箱
Art Box
2016 Kaohsiung Awards2016,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, Taiwan.
2014 Exhibition of New Perspective Art in Taiwan.
2014 Suwon Hwaseong Biennale “DECODING”, Suwon Art Fora, Korea.
以郵政寄送作為一種藝術傳遞、溝通與操作。「郵寄」這個行動過程所產生的互動紀錄,以精緻烤漆的單色藝術作品箱作為媒介,讓過程中所有的外在衝擊、碰撞、單據殘留在箱子表面,成為一種紀錄文本。作品中,須尋找「他位藝術家」合作,替其製造藝術作品箱,作為一種相互溝通、幫助的行動。並在此藝術操作底下,伴隨著藝術作品的參展、投件、運送,產生同等履歷,讓原本位於非主體的作品箱提升至「藝術」的地位。
《藝術箱:韓國水原華城雙年展&台灣美術新貌展》
透過寄送行為探討藝術家參展過程中被忽略的環節。計畫從藝術品代工中的枝微末節-製作作品箱開始,以精細處理表面,擬仿藝術品精緻化技巧,並協助「藝術家」運送其作品參加展演活動。《藝術作品箱》分別參加「韓國水原華城雙年展」、「台灣美術新貌展」,以「受邀參展」與「投件比賽」兩種姿態進入「展覽體制」與「競賽體制」。
過去以來,裝載藝術品的箱子僅是展覽體制之外的附屬品,在寄送機制中透過作品箱所參與的歷程做為文本,紀錄/承載這段時空轉換中產生的軌跡。轉換「作品箱」被觀看的地位,藉此產生藝術履歷。
原本裝載藝術品的「木箱」是展覽體制的附屬品,計畫從「製作作品箱」開始,擬仿藝術品精緻般的處理箱子表面,在寄送機制中,透過作品箱所參與的歷程做為文本,紀錄/承載這段時空轉換產生的軌跡,並協助「藝術家」運送其作品進入展覽現場。此作分別郵遞至「韓國水原華城雙年展」與「台灣美術新貌展」展覽體制。
《藝術箱:高雄獎》
材質轉換的不鏽鋼箱子,不因其外表而成為真實紙箱,反而突顯出不鏽鋼的材質特性-反射,消弭了雕塑的量塊實存感。挪用紙箱原帶有的寄送機制來完善擬仿物,在物體表面殘留下寄送體制的餘溫,作品與紙箱之間產生延異、差別和超越,真實與擬仿物雙向的滲透。
承續《藝術箱:韓國水原華城雙年展&台灣美術新貌展》計畫,透過不鏽鋼的材質特性,消弭雕塑的量塊實存感。並計畫寄送至高雄獎展覽現場。材質轉換的不鏽鋼箱子,不因其外表而成為真實紙箱。挪用紙箱原有的寄送機制符號,在物體表面殘留寄送體制的證據、碰撞,讓此作與紙箱產生延異、差別和超越,試探真實與擬仿的雙向滲透。
《全家OK萊爾富-店到店》
如今便利商店功能齊全,囊括了食衣住行育樂,似乎有了便利商店,生活便可延續下去。然而在龐大的商業機制下,卻也旁生出過往未曾有的便利之不便。
當今「便利商店」服務項目玲瑯滿目,食衣住行育樂一應俱全,是當今消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據點之一。因此,便利商店分布全島密集度不容小覷。此計畫透過「店到店」寄送體制,進行距離與時空轉換的考察,取樣台北某一條街道沿途經過的數家便利商店,進行緊鄰店到店之間的寄送,碰撞龐大的商業機制下我們未曾想過的便之不便。